北京治疗白癜风疗效最好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健康知识科普#
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成熟,是收获的季节。秋季气候由热转寒,阳消阴长,人体的生理活动,也相应发生改变,随“夏长”转到“秋收”阶段。所以,秋季养生应以保养体内阴气作为首要任务,即养“收”。
秋季时节,天高风急,地气清肃,人应该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保持神志的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人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令的气候特征,不使神志外驰,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保养人体收敛之气。如果违逆秋收之气,就会伤到肺脏,造成提供给冬藏之气的条件不足,冬天就容易发生飧[sūn]泄病(临床表现有:大便泄泻清稀,并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肠鸣腹痛,脉弦缓等。本病是清气不升、肝郁脾虚所致)。
秋季,指我国农历七、八、九三个月,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秋季的气候特点主要是干燥,人们常以“秋高气爽”、“风高物燥”来形容。秋季是一个金风送爽、气候宜人的季节,这是因为人们刚度过炎热的夏季,每当凉风吹来,便觉得头脑清醒、精神振奋,行动潇洒。但由于天气不断收敛,空气中缺乏水分的濡润而成为萧杀的气候。这时人们常常会觉得口鼻干燥、渴饮不止、皮肤干燥,甚至大便干结等情况。所以人们常把初秋的燥气比喻为“秋老虎”,其意思是指燥气易伤人。
中医学认为,燥气有温燥与凉燥之别。初秋之气,由于禀受了夏季炎热气候的余气,刚烈肃杀,形如老虎咬人之凶猛,故称之为温燥。深秋之气,由于接近寒冷的冬季,寒意加深,则称为凉燥。
在人体内肺属燥金,其气应秋。秋季,秋高气爽,空气清新,有利于肺主气、司呼吸之功能。但到秋分以后燥气过盛,与风相结合形成风燥之邪,首先侵袭肺所主的皮毛和鼻窍。若肺的宣发正常,就能很快作出应答,将卫气宣发输布至皮肤、鼻窍,使皮肤、毛发滋润,腠理致密,鼻窍通利,则无论何种燥邪均不能进入体内,使人们可以顺利地度过秋季。假如秋燥之气太盛,超过人体的防御能力,或虽燥邪不盛,但肺本身的主气、宣发功能薄弱,无力适应秋季的气候变化,无力抵御外邪,则肺所主的皮毛、鼻窍和肺自身就首当其冲,会受到燥邪的危害而产生一系列的病变。
燥邪为病,有外燥、内燥之分。外燥是自然界燥邪从鼻窍、皮毛而入,常从肺卫开始,但有温燥、凉燥之别。内燥多由汗下太过,或精血内夺,或年老液亏,以致机体阴津枯涸所致。燥易伤肺和肺所主之地;燥胜则干,在自然界则出现田地龟裂,禾苗枯槁,树叶焦*;在人体,燥邪耗伤津液,也会出现一派干涸之象,如鼻干、喉干、咽干、口干、舌干、皮肤干燥皱裂,大便干燥、艰涩等。所以,无论外燥、内燥,一旦发病,均可出现上述津枯液干之象。当然,内燥不限于肺,其他脏器的阴亏液竭,也可形成内燥之症。
在初秋七月,暑气余威尚盛,又兼雨水甚多,所以中医学将农历七月称为长夏。长夏主湿,脾主长夏,故早秋七月以脾胃病居多。脾喜燥恶湿,湿邪留滞,最易困脾。湿为阴邪,易阻遏气饥,损伤阳气,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水湿停聚,发为水肿或腹泻;加上长夏七月,天气尚热,人们喜食生冷瓜果、冰冻饮料,更助湿邪,损伤脾阳,所以秋七月易见腹满、腹泻之症。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停聚而生痰。早秋脾伤于湿,可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复发种下病根,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湿性重着,外湿之邪,侵犯经络筋骨,使经筋阻痹,可出现“湿痹”、“着痹”。
可见,由于秋季气候变化复杂,不但多见其主气“燥”所引起的各种病症,还可见长夏湿邪所致的多种疾病,并为冬季常见慢性病种下病根,所以秋季饮食养生就须针对天地变化特征和人体生理病理特点而选择相应的饮食。
秋季饮食养生的总体原则:
1、秋季饮食养生,一般以润燥平补为中心,以健脾、补肝、清肺为主要内容,以清润甘酸为大法,寒凉调配为要。秋季各种水果及蔬菜大量上市,应注意不要过量食用,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同时,秋季气候凉爽,五脏归肺,适宜平补,宜津润燥,滋阴润肺。不宜过量食用炸、熏、烤、煎等食物。
2、坚持每天补充适量的水,对改善血液循环、防治心血管疾病有利。
3、坚持每天吃早餐。长时间不吃早餐,除了会引起胃肠不适外,还会导致肥胖、胆石症、甲状腺机能障碍,甚至还会影响到一天的心绪。
4、养生要防“防春悲秋”。深秋天气渐凉,人们的胃口普遍变好,但也会有一部分人由于季节性情感障碍变得“悲秋”。悲秋,是这种季节性情感障碍会影响到人的脾胃功能,产生厌食或食欲亢进。入秋后,应当抓住秋凉的好时机,科学地摄食,不能由着自己的胃口,饥一餐饱一顿。三餐更要定时、定量,营养搭配得当。
5、秋季养生,要有积极的心态,科学地调配自己的饮食,才能增强体质,预防各种疾病。
6、秋季适宜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帝内经》提出的“秋冬养阴”原则,意思就是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以防秋燥伤阴。多食用些当季新鲜的水果蔬菜滋阴养肺、润燥生津,以达到秋季养生保健的目的。常见润燥果蔬有:
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消痰、止咳、降火、清心等功用,适用于秋燥或热病伤阴所致的干咳、口渴、便秘,以及内热所致的烦渴、咳喘、痰*等。梨肉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炖煮或熬膏,对肺热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气管炎等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若与荸荠、蜂蜜、甘蔗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葡萄:葡萄营养丰富,酸甜可口,具有补肝肾、益气血、生津液、利小便等功效。生食能滋阴除烦,捣汁加热蜜浓煎成膏,开水冲服,治疗烦热口渴尤佳。经常使用,对神经衰弱和过度疲劳均有补益。葡萄制干后,铁和糖的含量相对增加,是儿童、妇女和体弱贫血者的滋补佳品。
大枣:大枣能养胃和脾、益气生津,有润心肺、调营卫、滋脾土、补五脏、疗肠癖、治虚损等功效。中医用其治疗小儿秋痢、妇女脏燥、肺虚咳嗽、烦闷不眠等症,是一味用途广泛的滋补良药。
石榴:石榴性温味甘酸,有生津液、止烦渴作用。凡津液不足、口燥咽干、烦渴不休者,可作食疗佳品。石榴捣汁或煎汤饮,能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杀虫止痢,可治疗小儿疳积、久泻久痢等。
柑橘:柑橘性凉味甘酸,有生津止咳、润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热病后津液不足口渴、伤酒烦渴等症,榨汁或蜜煎,治疗肺热咳嗽尤佳。
甘蔗:蔗汁性平味甘,为解热、生津、润燥、滋养之佳品,能助脾和中、消痰镇咳、治噎止呕,有“天生复脉汤”之美称。中医常把其作清凉生津剂,用于治疗口干舌燥、津液不足、大便燥结、高烧烦渴等症。
柿子:柿子有润肺止咳、清热生津、化痰软坚之功效。鲜柿生食,对肺痨咳嗽、虚热肺痿、咳嗽痰多、虚劳咯血等症有良效。红软熟柿,可治疗热病烦渴,口干唇烂、心中烦热、热痢等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