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新手上路
- 1
- 11
- 2020-03-27
|
1#
t
T
发表于 2023-03-18 19:28
|只看楼主
#寒露# 今日寒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 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 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寒露三候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华。 意思是说, 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 列大举南迁; 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 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蛹, 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 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保暖始于足部 民间有白露身不露, 寒露脚不露”的养生保健谚语。 寒露时节,天气由凉转冷, 入夜更是寒气袭人。 寒露脚不露告诫人们寒露过后, 要特别注重脚部的保暖, 应穿上保暖性能较强的鞋袜, 切勿赤脚,以防“寒从足生”。 因为寒露时节外界气温较低, 而人的两脚离心脏最远, 血液供应较少, 再加上脚的脂肪层薄, 因此,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寒冷刺激的影响。 有研究发现, 脚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有密切的神经联系, 一旦脚部受凉, 会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 人体抵抗力下降; 如用温水浸泡两足至汗出, 呼吸道防御功能又可复原。 除了引发呼吸道疾病外, 脚部受凉还可引起腹泻、腰痛等疾病, 因此,足部的保暖显得格外重要。 寒露过后除了要穿保暖性能子的鞋袜外, 还要养成睡前用中药泡脚的习惯, 中药泡脚除了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外, 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 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张力。 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后, 可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 缓和或消除—天的疲劳。 养阴润肺防秋燥 寒露时气候干燥, 人易出现皮肤干燥、口唇干裂、 舌燥咽干、干咳少痰、大便秘结等症状, 故此时宜食 用一些性质平和且具有滋阴润燥、 养肺生津作用的药物或食物。 中医认为燥邪易伤人体津液。 秋季润燥,首选百合, 中医认为百合味甘微寒, 入心、肺经,功擅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对秋燥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可取百合30克洗净切碎, 大米50克,加水毫升, 同煮至米烂汤稠,加适量冰糖, 每日晨起服用。 对于咽干口燥、皮肤干燥较重者, 可加入玉竹、沙参或麦冬、天冬等, 并可根据个人口味调入蜂蜜。 除了粥, 还可以选择服用秋梨膏、养阴清肺育、 龟苓育等滋阴润肺之品。 此外,为了预防秋燥,还可适 当多吃一些水果, 以梨、甘蔗为首选; 其次, 像荸荠、香蕉、枇杷等也是良好的润燥之物。 但水果润燥并非人人皆宜, 若有脾虚泄泻,或肺寒咳嗽而痰黏者, 则不宜多吃上述水果。 先调脾胃后进补 民间一直非常重视秋冬进补, 有“秋冬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 但寒露时节人的脾胃尚未完全适应气候的变化, 因此不能急于进食肥甘厚味, 当先调理一下脾胃, 为脾胃更好地受纳补品做好准备。 可选择食用一些甘淡补脾的食物, 如茯苓饼、芡实、山药、红豆、小米等 都是不错的选择; 且中医认为食粥确影和胃、补脾、润燥, 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疗效更佳。 对于平素脾虚者 (常常表现为食少腹胀、肢体倦怠、 乏力、时有腹泻、面色萎*等), 则需在医生的指导下 服用一些健脾、益气、和胃的药物; 对于胃火旺盛者(常常表现为 胃中有灼热感、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 应适度多摄入些苦瓜、*瓜、冬瓜、苦丁茶等, 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对于消化能力相对较弱的老年人和儿童, 不妨适度吃点山楂、白萝卜等 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 症状严重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 服用保和丸、香砂养胃丸等。 谨防胃病复发 秋天是胃病的多发季节, 寒露时节气温变化无常, 胃肠道对寒冷刺激非常敏感, 若不慎着凉, 容易引起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复发, 严重者甚至发生胃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 因此,素有慢性胃病的朋友一定要注意保暖。 此外,在饮食上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要细嚼慢咽; 第二,切忌暴饮暴食; 第三,要少食多餐; 第四,避免过多食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食物。 第五,不要睡前进食,尤其是饱食
|